华泰视角
首页 华泰视角 文化之窗

未来5年,西安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华商报 2022-03-30 1005 分享到:

伸手一摸,汉唐文化;两脚一踩,秦砖汉瓦。这是古都西安的生动写照。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世界性、唯一性。近日,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明确,要守护城市文化瑰宝、绽放城市文化价值,更好传承中华文明和历史文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成为西安走向世界的桥梁。


展现革命文物价值

让“老”文物焕发新风采

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有一件珍贵文物,是抗战时期原首任中共中央驻陕代表林伯渠同志戴过的一副眼镜。这副已经严重破损的眼镜真实地反映了他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和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精神,今天,这种作风和精神依旧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这样的革命文物是我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

西安市革命文物资源丰富。《西安市“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示范工程引领新风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典范特色鲜明,“西迁精神”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展示城市改革创新成果、树立文化自信的引领作用全面凸显。

近年来,西安市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不断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创新阐释和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市文物局先后推出“革命历史类展览”,开展“理想信念”、“我是小八路”、“海棠花下缅英烈”等革命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创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主题的正能量微信表情包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要实施革命文物保护项目,做好红军长征重要遗址、重点遗迹、典型故事的调查、挖掘、整理工作,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整合和整体保护。”市文物局表示,要大力实施革命文物主题保护展示工程,未来将引领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概念,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让革命文物和红色精神焕发光彩,发挥其历史价值。


唤醒历史文化瑰宝

凸显“博物馆之城”新价值

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快速发展,新冠疫情期间,博物馆夜游直播、“云游”博物馆系列活动蔚然成势,“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线上线下活动不断开展,博物馆“五进”活动及“史前工场”等青少年文化体验活动持续上演,不断凸显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节假日期间,越来越多的市民群众走进博物馆,享受“博物馆之城”建设带来的文化大餐。

《西安市“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指出,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深挖周、秦、汉、唐文化内涵,推进建设标志西安文明形象的周秦汉唐主题博物馆群。推进建设自然类、科技类、考古遗址类、工业遗产类、生态类、社区类等专题博物馆,鼓励优先设立填补博物馆门类空白和体现行业特性、区域特点的民俗、非遗类专题博物馆,重视利用民间收藏建立体现区域特色的主题博物馆。

近年来,市文物局重点推进大遗址保护利用和“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盘活用好文物资源,研发文博创意产品,打造城市文化地标,加快推进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提升改造,推进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改造提升,彰显西安历史文化特色风貌。

“具体而言,就是要提升博物馆藏品管理能力,实施陈列展览精品工程,推进西安博物院、半坡博物馆等重点博物馆基本陈列改造提升,提升博物馆藏品管理能力,健全博物馆藏品管理和陈列展览备案制度,建立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标准综合评价体系,整体提升博物馆陈列展示水平。”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西安市通过开展博物馆里过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推出一批博物馆教育优秀案例示范项目,培养一批“五好”讲解员和金牌讲解员,推介一批博物馆研学旅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常态化公众教育、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和特色研学教育“三位一体”的博物馆教育工作格局;通过实施“博物馆+”战略,培育孵化“文物+教育”“博物馆+酒店”“博物馆+影院”“文物+智造”等文博创意产业刷新文化体验,真正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绽放中华文明风采

助推文化交流新高度

按照“保护优先、规划引领、合理利用、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深化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讲好西安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彰显民族精神——《西安市“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形成文物保护的“西安模式”。

近年来,市文物局坚持文物保护优先,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强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云上国宝音乐会”开启博物馆旅游新潮流,“大明宫书院考古研学活动”“长安古乐丝路非遗文旅音乐会”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未央宫遗址公园、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易俗文化旅游片区提升改造等项目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西安历史资源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全力抓历史文脉守护和中华文明传承是西安的城市担当。西安市明确,要深化和扩大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对外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重要人文交流基地。持续放大“三会三节”品牌效应,策划承办更多高规格国际会议会展、体育赛事、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让西安成为世界读懂中华文化的窗口。

未来五年,西安要“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新征程上,西安市正在深化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通过云展览、云直播、云考古等手段,打破时空限制,多维度展示文化遗产;实施元宇宙数字文创培育计划,让数字化内容呈现成为华夏文明新载体;借助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打造传播典型性、历史性、时代感突出的数字化产品。

“通过新技术应用,组织以周秦汉唐历史文化为特色主题的文物外展,要打造外展品牌和精品工程,加大文化遗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市文物局表示,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新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认知传播方式;健全文物保护机制,坚守文物安全底线;大力推进文物合理利用,推动文物工作融入现代社会和生产生活;深化文物对外交流合作,增强西安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