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视角
首页 华泰视角 文化之窗

后疫情时代,旅游业面临的四大矛盾如何破题?

易水文旅 2020-07-13 4706 分享到:

  据经济日报报道,7月1日,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报告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旅游业已停滞近4个月,至少造成1.2万亿美元损失,即全球GDP的1.5%。报告警告说,如果国际旅游业中断持续8个月,损失或上升到2.2万亿美元,这一预测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预测相符。报告还指出,按最悲观情况估计,国际旅游业12个月的损失将达到3.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4.2%。

  报告还示,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损失对其他经济部门产生了连锁反应,如满足旅游者度假需要的食品、饮料和娱乐等商品和服务等。国际旅游收入每减少100万美元,一国的国民收入就会减少200万美元至300万美元。在泰国、牙买加和克罗地亚等旅游业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即使在最温和的情况下,非熟练工人的就业率将以两位数速度下降。

  这些数据仅仅是表象,疫情之后,中国旅游业可能还要触及更深层次的矛盾。

  领袖在《矛盾论》中说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不容回避的是,在疫情以及近几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及复杂局面中,旅游业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遭遇四个方面的突出矛盾。正视而不是回避这四大矛盾,并着力解决之,会是一个明智之举。

  

  一、保旅游就业与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矛盾

  

  联合国贸发会议国际贸易司司长帕梅拉科克·汉密尔顿对媒体表示,疫情对旅游业造成破坏的经济数据清楚地提醒人们,旅游业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线。

  此前,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20年全球旅游业产值将暴跌70%;而此前二战结束后最严重的下降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那年也只使全球旅游业产值下降了10%至20%。世界旅游业理事会的最新报告预测,受疫情影响,目前全球有7500万个旅游业工作岗位面临威胁。

  悲伤逆流成河。欲说还休庚子年。

  中国旅游业的相关数据呢?目前还没看到。由于我们的防疫模式和特点,旅游业损失应该也不会比其他国家小。但恢复的速度和反弹空间,还是值得观察的。

  当前形势下,就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其他数据都可以放一边,保就业、保民生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

  这意味着,对于旅游业恢复而言,只要更多的旅游企业能活下去、更多的旅游人不失业,就是最大的胜利。

  但毋庸讳言,这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不尽相符。高质量就意味着竞争和淘汰,意味着只有少数优质企业经历市场的考验,并收获更大的利益。如果市场主体弱小散差、无序竞争,甚至劣币驱逐良币,势必会对市场整体质量造成影响。想想那些年让人头痛的“不合理低价游”吧,是经历了多少痛苦和艰难才得以较大程度的治理。

  疫情之后,这方面矛盾和冲突是避免不了的,除非选择漠视。我们可以看看2003年非典的历史。

  2003年7月,原国家旅游局发出了一份标准性意义的通知。该通知重点强调了“两个恢复”——“恢复开展跨省区市旅游”、“恢复开展出境旅游”。

  很快,疫情之后的市场乱象就暴露出来。不少旅游企业恶性削价竞争、零负团费、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抬头,有些旅游从业人员利用购物环节抽取回佣、欺客宰客等不良现象反弹。

  仅仅一个月后,2003年8月,国家旅游局就迅速发布《关于在旅游业恢复与振兴中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突出强调,进一步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是确保旅游业恢复与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旅游行业的重要任务。

  这次更大的疫情下,是不是提前预判或者及早出台政策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难!政策要那么管用,还要市场经济干嘛。这涉及百万人的饭碗问题。看看本轮地摊经济那么火,就知道不少人的生计有多艰难。

  这个问题需要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政策调节管控、以及市场自身优化正向淘汰,特别是要兼顾大疫下经济社会的特殊现实。事实上,政策得法合理健康,完全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2003年旅游主管部门为此开出的政策“药方”就是——认真落实健康安全旅游的各项要求、深入治理旅行社经营市场、强化导游管理、全面整顿旅游区及其周边秩序、强化旅游饭店及其他旅游住宿设施的质量管理、大力整顿规范“一日游”市场。

  当前,消费升级包括消费降级的判断,都有偏颇之处。消费错层才是当下中国真实的消费结构写照。否则就难以解释拼多多会那么强势崛起;直播卖货对于价格的高度敏感,除了“网红带货人”,即使倨傲如“情怀带货人”罗永浩者也要为三五块钱向厂商压价……

  旅游产品和服务同样面临这样的消费大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要兼顾多元化旅游消费群体和消费场景。

  整体来看,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大趋势,不会因为疫情而有所改变,甚至还要强化,大破大立。不过,在生存伦理上也必须要兼顾到大疫下四处奔突的升斗小民们的基本面。相关数据显示,旅游直接就业2826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

  无论是旅游主管部门,还是具体的旅游企业;无论是大型旅游企业,还是中小旅游企业,都需要认真考虑这一问题,如何在大面积保就业和高质量发展之间,尽量艰难地平衡。

  活下去,如果还有可能,也要力争活得更好。

  

  二、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当前,旅游和生态关系日益紧密。发展旅游需要生态资源,生态地区的发展也需要旅游。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甚至下发文件,以后将以“生态旅游”的提法统领林草旅游工作。这意味着,生态旅游的涵盖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也非常广阔,也显示着林业部门想在旅游领域纵深开拓,干劲甚至比旅游部门还大。

  对于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前旅游官方平台只愿意宣传其乐融融、举案齐眉的一面,一提旅游业都是“无烟工业”、“环保产业”、“绿色经济”,基本不去涉及两者矛盾冲突的一面。现在看来要主动打破这种幻境,更深入地承认矛盾的存在,并着手解决矛盾。

  最高领导人杭州调研已经说了——“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

  “四个不能”意味深长,也警钟长鸣,确实反映了近些年旅游业在生态开放利用上的乱象。风向之下,所以,会有生态型景区大整改,大规模启动“违建”拆除;会有内蒙古拆除一万多座蒙古包,力图改善旅游无序开发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在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多地旅游环保督查不断升级……

  事实上,近几年生态环保的高标准一直在给旅游业不断“敲警钟”,旅游业并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长期以来,旅游业作为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抓手,被寄予厚望,也被给予了一定的“宽容度”,在环评、土地、规划、监管等方面多多少少有“弹性”。但如今即使是顶着“转型经济”“新经济”光环的旅游业,也不再拥有环保监管的“免死金牌”。

  疫情之下,高质量发展的大旗被再次确认并树立起来,这其中就包括对环保的高要求。疫情之后,基于康养需求、健身需求、散心需求等,人们会对生态游容易形成情感认同。经此一疫,旅游业也必须重新审视与生态资源、绿色环保之间关系,以免重蹈“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悲剧。

  大势之下,旅游业需要刀刃向内,这必然要经历阵痛。首要的痛,便是要承认旅游业并非全然是绿色环保。这等于主动摘下被过度美化的光环,一定会有不舍与纠结。刀刃向内,意味着要深入分析旅游与生态环保之间存在的问题、矛盾及其内在原因,进一步掌握主动权,真切展开自我批评、实现自我完善,也是一种现代治理能力的表现。

  旅游业看似“绿色”梦断,但整体而言,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依然无愧被称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只是要放到生态环保理念标准越来越高的新常态下去“再出发”、“再要求”,这方面要有行业自信和产业自信。

  值得提醒的是,当前艰难形势下,需要妥善处理相关矛盾,拿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一刀切”工作作风并不是对现代治理能力的“正解”。围绕生态环境做旅游文章并没有原罪,生态和旅游叠加的趋势也是不可逆的。政策松严转化都不必过于极端化,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当前的发展阶段。

  正视旅游与生态环保之间的矛盾并努力解决矛盾,两者联姻依然可以做出好文章,这就是新时代带来的新课题。

  做得好,事实上还有另外一种可能。1998年,保继刚、李贞等人就对广东丹霞山进行了一项旅游对植被的影响研究,就揭示了另一种可能:游览区的植被由于旅游开发受到更多的保护,基本保持和稳定了原生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而非游览区植被遭受砍伐破坏,原生植被几无复存。

  

  三、线上与线下的矛盾

  

  疫情期间,很多行业,其线上的优势都得到了突出彰显,并进一步巩固了在市场中的地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提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随着经济社会逐步恢复,旅游业在线化大提速时代已经真切到来。

  事实上,近些年,在线旅游企业的发展优势已经得到验证。五六家在线旅游平台上有数以万计的中小供应商,其自营链条上直接联系着目的地、酒店、景区、航司和游客,作为产业链的“中枢”环节,在线旅游企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征。

  因此,新冠疫情爆发后,旅游主管部门1月下发紧急通知中直接突出——“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而在2003非典疫情爆发后,旅游主管部门下发的通知全部指向传统旅游企,哪有在线旅游什么事。

  一个时代来临了,最可悲的是身居其间而不自知的自然人以及法人。

  然而,线下向线上转型的路并不好走。传统旅企向线上转型,或者自建平台,就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案例。唯一成点气候的就是中青旅打造的“遨游网”,但是你如果连续阅读中青旅多年的财报就会发现,财报对于遨游网基本都有一个“标配”描述——“持续减亏”。也不知道,这个“减亏”要“持续”到啥时候,抑或再取舍。

  疫情后,旅游产业的线上动能释放会是全面的。现在的情况是,旅游业的线上平台就集中在那么几家,而且已经形成相当强势的市场地位,在线下企业向线上转型或者自建平台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只能向现有的几家靠拢,或者寻找合作共赢的机会。这会让前些年就争议不断的“垄断”纷争再起。

  2015年,17家大型旅行社联合声明称,集体断供途牛,就是线上、线下矛盾趋于白热化的一个表征。此后,在线旅游的发展非但没受阻,反而让在线旅游企业纷纷加强了对产业链的整合和直采布局,对行业的“掌控力”也在不断提高,乃至许多中小供应商纷纷吐槽被在线旅游企业掌控了“命脉”。

  本轮疫情下,与传统旅行社在退款问题上的“不痛快”相比,几大OTA的“无损退订”也极有可能会让消费者,在未来出游的平台选择上,产生很大影响。

  不过,与之相关的,本轮疫情的一个现实矛盾并未彻底解决,只是被现阶段疫情所掩盖。就是线上和线下由于无损退订、改签等带来的损失核定及补偿结算,这个矛盾需要主管部门引起重视并协调,否则旅游业的三角债、呆账、坏账等问题会密集呈现。

  然而,也正是这些大型在线旅游平台的担当,以及自觉承担的行业扶持道义,让旅游行业稍微喘了口气。

  竞争和矛盾是无处不在的,线下与线下之间有竞争,线上与线上之间也有竞争。比如旅游领域,本轮疫情下,携程与美团的竞争就很有看点。

  总之,线上与线下的矛盾,是四大矛盾中最不必夸大的,这是一个无人能阻挡、也不可逆的发展阶段。如果想吃旅游饭,就要去积极适应、调整、错位竞争、联姻合作。

  

  四、文化与旅游的矛盾

  

  文化在天上飞,旅游在地上追,除了有无与伦比的美丽,也有难言的心酸。

  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往往都享有财政拨款或者财政补贴,但是旅游企业哪怕旅游国企,都需要自收自支。一个计划派,一个市场派;一个“单位”调性,一个“企业”调性。

  通过这次疫情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出来:很多文化单位暂停关闭多久都没问题,但旅游企业不行,它需要自己养活自己。

  旅游业一直都是,掬一捧清水,就能吟唱出沧浪之歌。习惯了靠自己,政策稍微“暖意”一点,旅游人就能异常感动。例如上海鼓励各级工会优先在本市景区点开展春秋游活动,基层工会可以列支春秋游费用,费用标准不得超过每人每天200元。旅游人那是齐刷刷的惊叹、点赞,羡慕“别人家的工会”。

  文化一直习惯享受财政福利和扶持。日前,《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就印发,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艺术创作扶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交流、能力建设等方面划分公共文化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并强调“中央和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这个是应该的,一个国家的文化,就应有这样的扶持力度。即使从社会认知来看,用公款文化不会觉得突兀,用公款旅游谁都觉得“怪怪的”。

  疫情之后,文旅融合,不应仅仅就是“文”和“旅”那点事。一场深度融合,不仅要有物理反应,更要有化学反应。常识告诉我们,化学反应可不仅仅只有两种物质,需要更多物质共同参与作用。文旅融合,也同样需要交通、林业、农业、体育等等领域共同参与进来,不能把旅游产业越搞越小。毕竟,据说旅游业与110个行业关联度高、切合度强。

  现在,业界甚至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旅游当初要跟发改、商务、交通等哪个部门融合,都比现在更有发展优势。

  负气之语,不够理性,也不够客观,但是真切反映了一部分业界人士的失望之情。

  易水就不多说了。只想表达:文化和旅游,在很多方面既“不谋而合”,也在不少方面“和而不同”。一些时候,相关部门需要对于文化和旅游,采取不同的管理治理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提高旅游业现代治理能力,要充分认识旅游业的市场经济特性,除了看到文化旅游有充分交融的一面,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并不能文化、旅游“眉毛胡子一把抓”,尽管现在归口到一个部门统一管理。

  那么问题来了: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格局下,这个暑假,开放跨省游值不值得考虑一下?那么多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真的熬不下去,理想态、绝对化的防控措施不是长久之计。常态化防控,就是要与一刀切告别。即使未来开放了跨省游和出境游,也需要做好出现疫情局部零星爆发的心理准备和工作准备。认真对待、理性看待、冷静处理,才能有更好的产业未来。

  不能总教育旅游企业“苦练内功”,就怕“内功”没练成,“内伤”倒是越来越深。

  梁漱溟被追问过:这个世界会好吗?易水想问的是:旅游业会越来越好吗?

  这个答案是开放式的,每个人都是答题人,也在共同注解一个错综复杂的新时代。

  以旅游业为例,易水就知道,携程、同程、飞猪、驴妈妈、美团都在为旅游行业恢复积极进行前期的暖场造势,一些旅游媒体比如凤凰网旅游还发起景区公益宣传和评价。

  无论未来形势如何演进,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要让时代变得更好,每个人、每个行业都要守住底线,承担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和勇气,向光明和正道致敬,向美好极限突破。即使不敢或不便向宵小下流、蝇营狗苟、歪门邪道开火,也要坚定地投去蔑视的眼神。